烟台福山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发布时间:2019-06-23 21:50:55
中国山东网9月4日讯 记者了解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以来,烟台市福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法律惠及基层群众的一种重要举措,为民办实事工程的重要事项来抓,在加强领导、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督查考核等方面出台相关规定,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开展。截止8月底,全区法律顾问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958件,办理各类法律事项511件,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3余起,服务群众10000余人,在维护辖区稳定、服务农村经济、满足群众需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启动以来,福山区迅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烟福办发〔2017〕57号),从区级层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区政府召开了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强调部署,确保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6月22日区政府召开了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调度会,采取现场观摩和交流发言的形式,对工作进行了推进,区分管领导与会进行了强调。
二是强化落实,制定规章。区司法局选聘有能力承担该项工作的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合理安排到全区254个村居(社区),实现全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制定出台了《福
山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和《法律顾问工作协议合同》格式文本、《法律顾问工作日志》等规范化工作要求样本。各单位迅速配合落实,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作为一项民生重点工作来抓,保障了这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推广、有效开展。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到位。根据《山东省“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补助经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行〔2017〕6号)精神,区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支持资金,以每年每村3000元的标准作为法律顾问补助经费,有效促进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确保“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
四是扎实服务,注重效果。自2017年12月,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广大法律顾问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每个月到村(社区)服务累计8小时,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实行一次一记、一村一卷,确保了法律顾问工作的规范性和延续性,全面履行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村规民约制定、重大事项法律风险评估、诉讼代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法治讲座培训等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各项职责。
五是健全制机,强化管理。第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将所有法律顾问信息在村居(社区)进行公示,为村民与法律顾问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第二,建立微信联系制度。利用微信,建立区级法律顾问工作交流群和各镇街法律顾问工作群,要求各律所、法律服务所通过微信群,实现法律顾问和群众的无缝对接、及时沟通。第三,建立定期总结制度。
各律所、法律服务所每月初向区局上报法律顾问服务计划、月底上报法律顾问月汇总统计报表,同时要求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总结、研讨活动,每个律所、法律服务所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本所法律工作人员针对自己服务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汇报会。第四,加强督查制度。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督查相结合、实地督查与听取汇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检查工作台账、听取村(社区)组织和群众意见等形式,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者足额发放补助经费,并通过相关渠道进行通报表彰,扩大法律顾问及所在所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单位对评估不合格者给予警告、扣除部分补助或解除合同。
六是亮点凸显,发挥实效。法律顾问制度的推行,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全区法律顾问采取了各种有效方式,将应尽工作落到实处,涌现了很多好经验、成功做法,回里镇解村的法律顾问无偿帮助群众代理诉讼,追回拖欠两年多的葡萄款(被烟台日报、今晨六点等多家纸媒刊登报道);清洋街道曾家庄居委会的法律顾问帮助112户村民申请法律援助,通过诉讼的方式向福山区御花园置业有限公司索要房屋拆迁安置费等,避免村民集体上访;高疃镇大转村的法律顾问在做好法律事务的同时,帮助村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等,所有的法律顾问都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接听服务所在村群众的法律咨询。